范迪安:美术画卷镌刻的百年党史
百年丰碑丹青镌刻
——美术画卷中的百年党史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专题美术展览,掀起了用美术的方式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热潮。这些展览既汇集了美术创作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名家名作,更展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史主题美术创作上的新成果,体现出中国美术创作的蓬勃生机和时代发展,是中国美术界献给党的百年华诞的艺术厚礼,标志着中国美术界在主题美术创作上的丰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美术的百年发展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相叠印,与党的事业的发展壮大同频共振,体现出广大中国美术家鲜明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意识。中国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进入20世纪后,中国美术在社会积贫积弱、遭受外来侵略的境遇下谋求发展之路,也在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画坛的背景下求索新途。正是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入与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文艺新潮,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促使中国美术家在迷茫中攥握思想的光亮,在困顿中坚定文化的理想。从百年来的中国美术中,能够看到党的历史的视觉表现不断地展开,描绘党所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越来越成为普遍的文化自觉,由此贯串成中国美术从20世纪走向21世纪的时代华章。
李桦《怒吼吧,中国》1938年 27.5×18.7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藏
古元《减租会》 黑白木刻 1943
彦涵《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1943年 木版单色 22cm×19cm
胡一川 《到前线去》1932年 上海黑白木刻 25X33cm 上海鲁迅纪念馆藏
王式廓《 改造二流子》 17x26cm 套色木刻 1947年
表现党的历史的美术作品,从创作方式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历史中的创作,一类是走进历史现场的创作。在历史中的创作指的是艺术家在当时的现实情境中自觉在思想上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行动纲领,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植起文艺思想上的普罗意识、工农意识、人民意识,大量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风貌,描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伟大实践。从1920年代开始,许多美术家就积极用艺术反映现实,作品体现了揭露黑暗、追求民主的思想锋芒。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在延安形成了革命文艺的中心,江丰、胡一川、古元、力群、彦涵、罗工柳、王式廓等一大批美术家奔赴延安,在“鲁艺”的革命文艺教学与创作研究的新氛围中形成了革命美术创作的热潮。以《怒吼吧!中国》《减租会》《饮》《当敌人搜山的时候》《“九一八”日军侵占沈阳城》《到前线去》《改造二流子》等木刻版画为代表的作品,反映了党所领导的抗日斗争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风尚,在作品的现实性中反映了党史的丰富篇章。1942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了革命文艺的重要性,系统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艺运动的经验,回答了中国革命文艺中长期争论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党的文艺路线,为党史美术创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描绘党史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成为新的主流。从1950年代至70年代,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一大批富有才华的美术中坚力量全力投身创作,产生了一大批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美术经典,如《开国大典》《前夜》《前赴后继》《狼牙山五壮士》《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刘少奇与安源矿工》《百万雄师下江南》《英勇不屈》和《东渡黄河》等油画作品,《主席走遍全国》《说红书》与《北平解放》等中国画作品,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为代表的一大批雕塑作品等。通过这些作品,党的历史得以形象再现,在博物馆展陈中弥补了历史影像的不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增添了对党的拥护爱戴情感。美术家走进历史的现场,挖掘主题的内涵,深化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力,通过“以图证史”,构筑成党的历史的视觉叙事。一些重要的党史段落尤其集中地得到表现,例如在表现红军长征题材的美术创作中,《红军不怕远征难》《强夺泸定桥》《红军过雪山》《送别》《革命理想高于天》等油画作品,《巧渡金沙江》《六盘山》等中国画作品,《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雪原峡谷》等版画作品,以不同画种共同汇聚呈现出长征的惊世之举和伟大精神。
董希文《开国大典》油画 1953
胡一川《前夜》 1961年 广州 布面油画 140cm×181.5cm 中国美术馆藏
詹建俊 《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 1959年
靳尚谊《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1961年
侯一民 《刘少奇与安源矿工》 油画 1961年
董希文《 百万雄师下江南》 布面油彩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李琦《主席走遍全国》 196.5cm×117.5cm 纸本设色 1960 年 中国美术馆藏
方增先《说红书》1964年 中国美术馆藏
董希文《红军过草地》布面油彩 1956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李宗津《飞夺泸定桥》 油画 1951
1952年,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开始动工,中央美术学院承担了设计创作工作。图为曾竹韶作品《虎门销烟》
叶浅予《北平解放》(国画) 277×140厘米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靳尚谊《送别》油画137×242cm 1959年 中国军事博物馆藏
罗工柳 《前赴后继》 1959年
沈尧伊 《革命理想高于天》 布面油画 184×368cm 1975-1977年
王琦 《雪原峡谷》1964年 65.8×50cm 中国美术馆藏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表现国家民族集体记忆和党史题材的创作得到深化,通过在创作手法、形式风格与题材内容上的多元化拓展,呈现出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时代新象。这一时期如《碑林》与《太行铁壁》等中国画作品,以充沛感情和细致笔墨描绘革命先烈的形象,通过象征性手法表现革命历史人物与事件,以艺术形式语言的创新烘托出党史题材的精神内涵,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中国画《人民和总理》《李大钊、瞿秋白、萧红》等,也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佳作。新时期的美术创作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随着时代发展,对于革命历史与现实主题的理解和表现方式发生了相应变化,特别是青年一代美术家们都尝试运用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语言,达到对重大题材创作表达的突破与超越。
王迎春、杨力舟《太行铁壁》(国画) 200×200厘米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 连环画 1988-1993
周思聪《人民和总理》151cm×217cm 1979年
胡伟《李大钊·瞿秋白·萧红》 1985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重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组织和研究,设立了多个主题美术创作工程项目,将新时代的党史主题美术创作引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美术家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文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自觉投身党史主题美术创作,呈现出群情振奋、争先恐后的创作热忱。从“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的大型主题雕塑到“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党史主题美术创作在组织上更加科学严密,由党史研究机构遴选出的党史题材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构思路径与范围,党史专家在创作过程中参与指导,而每一位创作者则根据自身专业擅长,择取不同角度切入主题,使党史主题得以转换为形象的表达与视觉的叙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如何在弘扬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传统的基础上展现新的艺术追求,如何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佳作,既成为时代赋予当代美术家的重要使命,也成为中国美术家以艺术创作回应时代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标准;在给中央美院老教授的重要回信中指出:“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大家认识到:“思想精深”是文艺精品的首要标准,也是衡量美术作品的思想导向价值,要求作品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思想性,深刻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体现对于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崇高追求;“艺术精湛”是衡量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要求美术作品以审美的方式观照生活、把握世界、传达思想;而“制作精良”是衡量文艺作品的生产品质价值,要求美术工作者以严肃的艺术态度和严格的艺术标准用心打磨作品。这三个指标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判定一件美术作品能否反映时代、在美术创作本体和社会价值层面实现突破的重要评价标准,鼓舞着广大美术家胸怀使命,不负时代,在党史主题美术创作中投以重力,潜心研究。
纵观新时代党史主题的美术创作,有几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全景呈现,构成恢弘史诗。就题材而言,有许多是重画,但在构思立意上赋予新的角度,在构图造型上追求新的形态,使一批党史重要题材有了新的表达。随着党史研究的深入,许多以往未曾表现的“新”题材摆到了美术家面前,创作的前提是先行学好党史,到党史题材发生的“现场”去实地感受、搜集材料,作全新的呈现。在新时代党的事业新发展这个历史阶段,许多题材更是美术家感同身受的当代现实,需要深入生活,使视觉表达典型化、具体化。正是通过各项“工程”的推动,党史主题创作有了时代的政治站位、文化方位、学术定位,大量作品汇集成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丹青史诗。
二是重在内涵,塑造精神图谱。党史美术创作不仅重在“写真”,更重在“传神”、“铸魂”,反映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表现党在百年征程中凝聚起来的精神追求,广大美术创作者在创作中走进党的历史,思想受到感触,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受到升华,与党史人物展开了情感的交流共鸣,许多作品在描绘党的重大历史事件时注重把握精神的内涵,在刻划党的领袖、英雄楷模和人民形象中重点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使作品拥有丰沛的生命景象,党的精神图谱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三是追求创新,充分展现魅力。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家都憧憬创作出“大画”以表达深刻的思考,实现“充实之谓美”的中国传统美学理想。新时代的党史主题美术创作提供了实现“大画”理想的条件,也促使美术家努力探索重大主题的“宏大叙事”,这批作品大多场景宏阔、视域宽远、人物众多,尤其在视觉角度上,美术家积极应对图像时代的挑战,反复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构思构图,让形式语言体现出新时代的特征,在光与影、色彩与色泽、笔触与笔意等方面突出了视觉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在人物塑造、细节刻画和笔墨表现性上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使观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得到视觉的震撼,进而融入画面,融入历史的空间。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美术走过了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共情的历程,党史主题的美术创作鲜明地体现出中国美术的时代新质。今天的人民群众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中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与需求也不断提高,今年开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联合推出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自开播以来,在美术界和社会各界获得广泛反响和好评。节目遴选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通过党史叙事和美术作品解读的双重视角、双重语境的建构,切实践行了讲好中国故事、阐释时代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文化使命。党的百年华诞促使我们要更加深入学习党史,把目光投向党史极为丰富的史实和内涵深处,进一步通过党史主题创作表现时代脉动、历史变迁、家国情怀,让美术作品真正走入人心、产生共鸣, 产生历久弥新的时代回响,从而努力构建以美术创作弘扬中国精神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