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内涵

发布日期:2022-03-21     阅读:[]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内涵

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史继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的内在逻辑和推进路径,对于增强做好新时代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自觉,顺利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

理论逻辑: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不仅确立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任务,而且形成了实现中华民族自身解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

历史逻辑: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意识从自在到自觉的建构与认知。20世纪初,梁启超首先发明并使用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但辛亥革命前,多数中国人对中华民族的使用并未达到自觉状态。中华民国的建立促进了现代民族意义上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全面抗战爆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制度及法律等全方位建构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快速成长。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方面催生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进一步为实现民族复兴夯实了根基。

现实逻辑:中华民族内部关系从大团结到大家庭的认知跃迁。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实践尽管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但对民族团结的主张是一以贯之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既然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理应建设好这个大家庭,幸福时共享天伦、困难时守望相助。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进路径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引导并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000年来,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不竭动力。各民族理应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共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还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引导各族群体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上一条:美术学院积极构建思政工作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条: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