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铸就社会主义文艺新辉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战略部署,必须紧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勇于担当新征程新使命,用文艺的独特方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引领社会变革、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心聚力铸就社会主义文艺新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出新贡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改善生活品质、走向共同富裕的新期待,对文化建设和文艺创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时刻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自觉在人民创造新生活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滋养文艺创作,是实现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忠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之路,用高质量的文艺成果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凝聚爱国奉献的文艺工作者,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学家、艺术家。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必须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把“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和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贯通起来,不断创新工作体系,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广泛组织动员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文艺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求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用文艺的形式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展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