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美育思政课——记“践行乡野,艺心服务社会”
2025级美术学专业艺术采风研学活动
【编者按】为深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悟力与创作实践能力,9月22日至31日期间,美术学院2025级美术学专业80名学子,在指导老师孙瑶、韩泽明、图力古尔等带领下,赴固阳银号镇艺术采风研学基地开展了为期9天的专业写生与研学活动。银号镇风景如画、人文底蕴深厚,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大自然课堂。同学们在真实的乡土景观中捕捉灵感,用画笔勾勒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用色彩绘就北疆文化的新时代画卷。
第一篇章:启程·融入——从课堂到田野的实践转变
清晨,伴随着熹微的晨光,全体师生满怀期待地从学校出发。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大家对即将到来的艺术之旅充满憧憬。抵达固阳银号镇基地后,古朴的村落、连绵的山峦、湛蓝的天空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简短而隆重的开营仪式上,老师强调了本次写生活动的意义与安全注意事项,鼓励同学们“沉下心来,用心观察,用情描绘”,真正与这片土地进行深度对话。

第二篇章:执笔·描绘——在光影交错间捕捉自然神韵
写生期间,同学们的身影遍布银号镇的各个角落。秦长城遗址的沧桑厚重、古村落的袅袅炊烟、金色麦田的丰收景象、特色民居的砖石肌理,都成为了同学们画板上最生动的素材。
晨曦中,同学们支起画架,捕捉第一缕阳光洒在屋脊上的温暖;烈日下,他们不畏艰辛,用色彩记录下光影的强烈对比;夕阳里,他们沉醉于晚霞的绚烂,将瞬息万变的天光云影定格于笔端。炭笔的沙沙声、水彩的晕染声、与风声、鸟鸣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艺术交响乐。


第三篇章:研学·互动——艺术与人文的深度碰撞
本次采风不仅是一次绘画实践,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研学。同学们在写生之余,走访了当地村民,聆听关于银号镇的历史故事,感受淳朴的民风,追寻北疆文化的内涵根脉,深切感受新时代乡村振兴带来的沧桑巨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现场技法交流与作品点评,更是成为了移动的课堂,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升华。

第四篇章:收获·展望——成果丰硕,满载而归
在活动的尾声,基地举办了“固阳银号印象”主题写生作品观摩会。一幅幅鲜活、生动的作品铺陈开来,或雄浑,或细腻,或抽象,或写实,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同学们对银号镇自然与人文风貌的独特理解。指导老师们对同学们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次活动极大地锻炼了大家的观察能力、构图能力和色彩表现力,也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美育思政课,大家以笔为媒,抒发情感,描摹了一幅幅祖国北疆的新时代新面貌。
学生感言:
“这次采风让我真正明白了‘师法自然’的意义。银号镇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故事,我的画笔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我与这片土地交流的桥梁。”——2025级美术学专业学生(赵已越)
“在城市的喧嚣之外,这里给了我一片宁静的创作天空。我学会了如何从繁杂的景物中提炼最美的线条和色彩。”——2025级美术学专业学生 (杨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