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连辑:登文化之堂、入艺术之室

发布日期:2021-09-03     阅读:[]

连辑:登文化之堂、入艺术之室

连辑,曾任呼伦贝尔市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兼内蒙古大学校长,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喜好书画,其书法以碑帖为基础,篆、隶、行、草皆精,功力深厚。

笔墨心得

原以为写字画画只是我茶余饭后的闲情逸致,可有可无。不曾想它断断续续伴随我许多年,占据了我大部分业余时间,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不知起于何时,书画作为艺术,为我搭建起一座在高度物化的社会中闹中取静的精神家园;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散漫淡定的书画艺术让我生活得舒缓、从容;都市的生活空间越来越拥挤、狭小,空灵宏阔的书画艺术天地常常让我视接千里,神游物外;也许是为了秩序,人们的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规矩的束缚,法无定法的书画艺术任由我无拘无束;追逐功利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通病,唯美主义的书画艺术让我渐渐地学会淡泊名利、从雅脱俗;屈尊权贵和盲目从众的意识、行为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书画艺术为我保留了人格独立的尊严。

我是一个不怀目的的书画艺术践行者。脚步无所谓起止,成就无所谓有无,但我会这样一直走下去,因为书画艺术改变着我的生活态度,充实着我的生活内容,提升着我的生活品位。
它是我的生活方式。

 

“审美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人类生活分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两类。物质生活体现人的物质本性,而精神生活体现人的社会属性。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有没有”的问题解决完之后,“好不好”的问题被严肃地提出来,进入精神消费和品质消费的今天,消费有质量的精神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有质量的精神产品一定是美的,包括主观美和客观美,客观美是大自然之美,主观美就是认知美,是对客观美的发现之美。

客观美是大自然在其自身孕育过程中,按照美的原则来设计的,大自然之美远远超出人的想象,概括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物像丰富;

第二:结构稳定;

第三:主次分明;

第四:阴阳互补;

第五:比例合理;

第六:色彩和谐。

这些大自然的美,被认知后,同样的原则反映到人们的主观美里进行主观表达,所以人类的审美活动,大体上也坚持着物像丰富、结构稳定、主次分明、阴阳互补、比例合理、色彩和谐的审美原则。

从美学审美的初期,有智慧的先人已经看到了自然美对人审美决定性的影响,庄子在《天道》里讲:“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比美”,他认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之根本,在这个观点之上提出:“静是圣,动为王,无为为尊”,总结出素朴为天下之最美。后来,西方许多美学家、艺术家,在很大程度上也接受了庄子在《天道》讲到的这个观点。

  IMG_258

 

“社会审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美观社会性缺失

在主观意识里,把审美作为自觉的意识是不足的。从宏观上包括:城市建设、乡村建设、自然环境建设;从中观包括上:社区建设、楼宇建设;从微观包括上:家具建设,服饰,装饰等。由于社会性的、群体性的、集体性的审美意识远远不够,造成了许多在审美中属于劣质审美内容大行其道,视而不见,就是社会性审美觉悟不高,社会性审美观念不强,造成了许多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文化乱象。

在较长时间里,部分电视台播放了很多粗俗、低俗、媚俗,甚至恶俗的精神产品,这些文化垃圾之所以能播放出来,一方面因为决策者、管理者缺乏审美的观念、审美的觉悟和审美的意识,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社会大众由于审美觉悟不高,以至于,对这类的文化乱象的大行其道,没有自觉的、有意识的抵制。

古代书法,从金文到小篆,后来的魏碑、唐楷,再到后来的其他书体,从古到今“汗牛充栋”式的书法典籍真正被人记住的精品,屈指可数,这些好的作品之所以流传下来,不是因为写字的人地位高、不是因为写字的人名气大、不是因为写字人有钱,完全是大众审美选择的一个结果。

王羲之以前的字大部分没有作者署名,为什么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依然可以流传下来?魏碑,现在真正留下来的“龙门二十品”,最早叫“龙门五品”,后来是龙门一百品,再后来是五百品,排在前面的就二十品而已。能拿到手上,作为经典的碑拓,大概也就六十多拓,为什么这六十多拓能留下?省掉劣品,留下精品,这个过程就是大众审美的结果,而现在缺少这种社会性的,群体性的审美把关。

2.审美训练的系统性的缺乏

在精神生活里,审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所以审美的教育应该是系统的、综合的,而不能只局限某一个领域。大家天天在看电影、看电视、看画展、看书展、看舞台艺术、听音乐,这类专业的艺术门类并没有作为基础教育或者素质教育的系统内容进行专业学习,导致天天看这些东西,但一直是外行,听音乐,说不清音乐是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样式?看美术,看不懂美术色彩关系如何?构图如何?看舞台艺术,不知道故事,不知道冲突,更不知道舞美对主题的烘托。长期以来,形成了专业的艺术表达和非专业观众之间的审美冲突,不协调、不对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综合性的审美教育、专门化的审美培训以及传统的经典体验。

  IMG_259

3.缺乏传统性的经典体验

普及钢笔字之前,所有人写字都是毛笔,两千多年历史。写毛笔字就是最经典的审美体验,就布局而言:结构稳定、用笔、用墨、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字与行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关系等;就章法而言:烘托白与黑的关系、浓墨和淡墨的关系;用笔方面则是各种各样的笔法、线条等,这些一直是最经典的审美。

可惜,自从普及了钢笔,特别是普及电脑以后,一按,七个字都出来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拿起笔,想把这七个字一笔一划都写下来,已很难做到。长此以往,我们就缺乏了以写汉字、学书法为基础的传统性经典体验,这个过程少了,汉字越写越丑,如果不以汉字为审美的对象,不通过汉字的书写过程记录情感、记录事件,那么,就一定缺少审美体验的过程。

现在,流传下来、记录下来的书法门类里有一个手札的门类,古代许多政治家、经济学家、文艺家写信的时候,除了交流事项以外,一定在书信里把书法美发挥的淋漓尽致,一定不能把字写错。这个例证说明了书法除了使用功能以外,经典体验的审美功能也是其中。

4.审美价值受到贬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器代替手工业,技术代替艺术,实用代替审美,成为非常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也好、机器也好,实用也好都带有功利性,而审美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具备功利性,那么,具有功利性的东西登堂入室,不具备功利性的东西被边缘化,从而使审美价值受到了严重的贬损。

5.审美权利的小众化

审美权利是天赋人权、是社会性的、群体性的、大众化的、每一个群众,每一个个体都具有这样的审美权利;审美权力重点是讲公共审美的管理权、决策权。现在大众审美的权力弱化,小众审美的权力强化。修一个公园,盖一座楼房,建一个社区,几乎都是少数领导说了算,就会出现一些误差,当下,应该把审美权力由政府的少数交给社会,交给多数,让大众参与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审美立场、审美水平,让大众审美权力获得了充分的保障。

 

6.审美管理的缺位

审美之审,主要是核对、考察、审核,这是审美之审的本意,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主观活动,另一个是管理行为。主观活动对于各种审美对象,有一个好恶、取舍、收放的选择。管理行为就是要核对、考察、审核等等。所以审美活动它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也是一种管理过程。审美活动如果是放任的,只能体现动物的生物属性,而体现不出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有约束的,有被控制的,而不是被放任出来的,如果控制的发展,选择的发展,受约束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属性,所以,审美活动不能缺乏主观性的自律,也不能缺乏客观性的他律。

“提升大众审美能力的几点思考”

艺术是什么?怎么看待艺术?在艺术哲学的基础之上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它的常态就是审美观,而审美观又是一种社会实践观,它不是出自于主观,而是出自于对社会实践的深度参与,由感性提升到理性形成的审美观。

1.以美为尺度来观察事物

两种标准:一个是物质性的标准;一个是精神性的标准。物质标准就实用的标准,精神标准就是审美的标准,实用和审美互为表里、交相辉映。现在已知的历史文物,如夏朝的玉器、马家窑和大地湾的彩陶,除了做成形状以外,还要画上蛙纹,太阳纹等图案,这文物就是早期人类与生俱来的使用和审美两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天赋的,大自然按照美的原则像构造自己一样,也把这种美的原则,传递给了人类本身。

现在,实用和审美在生活中的权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生活不富有的时候,人们看重实用性,生活相对富足之后,人们开始看重审美性。进入精神消费时代的今天,人们往往先以美为尺度观察事物,用美的标准去判断事物的差别,然后才考虑实用性。如果,人人都以美的尺度衡量善恶丑美,可以更好的调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具有很强社会价值趋向的重要意义。

2.让审美成为社会性的群体行为

启发社会性的审美觉悟,培养社会性的审美意识,共动寻求大众审美权利的回归,旁落的、失去的大众审美权利,要设法实现回归。如果没有社会性的审美觉醒,审美觉悟或者没有社会性的审美意识,不可能有社会性的审美标准和尺度。如果没有社会性的审美尺度和标准,那么就降低了大众审美的门槛,一些伪劣的、粗俗的、恶俗的文化垃圾就可能大行其道。

古代书法家很多,能传世的作品都是最好的,不是一般的好。古代四库全书的抄书人都没有进入书法家的行列,可想而知,古代书法的审美标准有多高,而这个审美标准不是皇帝定的,也不是哪级官员定的,而是老百姓选的。

蔡邕篆刻西平碑时,碑五、六米高,把六经都刻上去,大街小巷的观众看他刻字,摩肩接踵,盛况至极,这是蔡邕被社会肯定的地方,但是,蔡邕提倡的鸟虫篆,像画出来似的,就没有流传下来,一个蔡邕两种社会形象,老百姓喜欢的就留下,不接受的,就被省略掉了,不是因为官大,不是名声大,而是大众审美的结果。所以这种社会性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觉悟,不是哪一个人决定的,是大众审美的结果。

现在,一场演出或者学术活动,只印五十张票,普通大众想去,去不了;一个演出,一张票炒到几百块钱;甚至老百姓看一场电影都望而却步,怎么普及?高端的,专业的审美成果,一定要降低大众消费的门槛,这是当下值得思考的群众审美资源稀缺问题。

  IMG_260

3.提升个人文化积淀

百业百科文化为基,中国古代所有的管理者都有通识的学养。从汉代举荐制到隋唐的科举制,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文史巨匠,首先以“文”为基,皇帝不考桑麻怎么种?怎么编?考六经,考思辨,考综合素养,考文化素质,考眼界格局。先文后官,先文后专。

艺术家的成长,也应该是文前艺后,实现登堂入室,作为一个艺术家,首先一定是一个文化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艺术创作什么叫高原?什么叫高峰?高原是指文化高原,然后在文化高原上,长出艺术高峰。就像一棵伟岸的松树,它不可能从地下五百米长成地上五百米,可以在高原上长出五十米来,这就是高峰。高原就是文化积累,文化积淀。

历代艺术家之所以走的远,攀的高,就是因为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比如苏轼,词界说他著名的词人、诗界说他是著名的诗人、画界说他是著名的画家、书界说他是著名的书法家、政界说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到底是什么?他是通才,但凡能载入史册者,几乎都是这样的通才。这就是文前艺后,一个艺术家若想登堂入室,想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你必须先登文化之堂,然后你才能入艺术之室。

4.提升个人审美气质

人人富有很难做到,但是人人高贵应当做到。高贵是天赋人权,包括学习的权利、掌握知识的权利。现在中国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了40%,如果加上三本,大概几乎都可以念大学了,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学习变得有知识,有教养,从而让自己高贵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从事什么职业,而在于人的知识修养和气质,可以有职业的差别,但是在人格上、在学识上、在修养上、在气度上是平等的,你不是贵族,但是你要有贵族气质,要通过审美活动提升自身的贵气。

5.个人的艺术修养

个人要寻求提升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博览群书,减少知识盲点,通过通才式的训练,做到通而不痛。南朝时期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里谈到,给皇帝写表奏,只会写诗不行,只会写曲子也不行,还得会思考,还得会写各种公文,必须是通才。同时,还要勤于实践,积累真知灼见。

审美活动是一个受约束的过程、一个自律的过程、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修养的过程。

 

连辑经典作品欣赏


 


                  

            

 

    

  IMG_284                         IMG_285  

 

 



上一条:“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建设路径、工作评价
下一条:别处即此处|范迪安:美从何处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