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增强文化自信,以主题性重大题材创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任成达

发布日期:2022-12-01     阅读:[]

增强文化自信以主题性重大题材创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美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任成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讲,是重大责任也是珍贵的机遇。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精华和糟粕之别。广义的文化,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进行过论述。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后来多个国际会议上又进一步加以阐释,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完备地阐述了对文化和文明的思想,用关键词可以高度概括为中国哲学思想,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四个方面。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应当集中在这四个方面,不应该泛文化和实用主义的庸俗化。其次要大力研究挖掘主题性重大题材创作的历史文化蕴含的精神思想。以时代视野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的美术篇章,展示一脉相承又发展前进的中国气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创造者,在新时代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优秀文化,为全人类发展展示了中国气象,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担当。

文化既有内化塑造也需有外化的表达。个体以及群体的内化集中体现在价值观的认同和行动的聚合,当代集中体现为“四个自信”和二十大擘画的奋斗目标,外化集中体现在各地的生动实践和行为表达,如绘画、设计、视传表达。社会的外化集中体现在生产生活方式,最显著的则体现在审美上。以敬畏之心和崇高的信仰用美的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处在一个技术和物质空前发展的时代,用美的形式记录历史反映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淀形成新的文化载体,具备优越的条件。

美术作品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因其视觉的直观可感性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艺术形式。但是,在美术领域,能够反映中国形象、产生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西方国家凭借它的经济实力,大力推销文化与艺术产品,因此对于所谓“波普”“行为”“观念”等等一系列西方艺术样式,一些青年美术家受到影响;同时,一些西方策展人利用想象的中国图像和中国符号来策划美术展览,致使外国公众对中国形象产生了偏狭和扭曲的认识。另一方面,一段时间以来,比起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展现国家新面貌和新形象的美术作品还不够,具有历史深广度、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还不多,这使我国的国家形象无法得到充分展示,造成国内外的观众产生误读。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如何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积极创造表现中国形象、中国风格的艺术作品成为美术界高度聚焦的问题。有鉴于此,以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等带动推进的一大批全新创作的美术作品来提升国家影响力,塑造中国形象就具有特殊意义。全球化和多元化、民族性和国际性既对立又统一,处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们的文化艺术更应该深入地建构民族文化与中国精神,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打造出具有民族品牌和独特魅力的中国形象。塑造国家形象,不仅符合美术发展的时代要求,也符合美术发展的自身规律。

主题性重大题材创作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术就十分注重主题性美术创作,由此产生了一批反映革命历史的美术经典。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由国家级和省市级组织的各种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不仅投入大、项目多,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美术家的创作热忱,产生的历史题材美术作品数量庞大,不乏精品力作,满足了一些重要博物馆、美术馆的展陈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美术史发展中重大历史画的缺失问题。新时代美术创作形成了历史与现实题材主题性创作的艺术高潮,其背后的动力无疑来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创作者与之共振的精神力量。艺术家们以史诗情怀描绘历史、表现现实,折射出磅礴而深刻的人文关怀。这种围绕历史与现实题材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和国际流行的当代艺术发展并不完全相同,艺术家们走出了自我的小世界,进入到了对整个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的观照。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积极推进了造型艺术的当代性拓展。中国当代美术敢于并善于汲取人类造型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从而推进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多元创作方法、多样表现形态的并存与互融,这是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在这个伟大时代,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与世界图景在发生变化,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历史远景也在发生变化,这种种变化往往超出个人经验与想象范围,为主题性创作特别是重大题材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契机怎样把这种自信在新时代用可看、可听、可感知的具象方式展示出来是我们当下应该集中发力的方向。第一,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中要加强创作教学。教学改革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也是学科建设的具体体现。各学科各专业要认真梳理创作教学的优势和经验,找到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发展的新坐标,而这个坐标的确立依据,从纵向来说是解决好传统与当下的关系,怎么继承,怎么弘扬,怎么创新;从横向来说是能够真正立足中国大地办好美术教育,在加强中国特色、拓宽国际视野的前提下,将教学改革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二,要加强从基础到创作能力提升培养的力度。在习作训练通向创作的过程中加强创作教学指导,激发同学们新的思维、新的感知和充沛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高年级教学阶段,要加深对创作规律与创作经验的学习、梳理和研究。第三,要探索新时代主题创作课的育人之路。与一般创作教学课题不同,这次的研讨会特别强调新时代主题的创作教学。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新时代,一是主题。美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教学方式要与新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与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同向聚合,要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和设计人才培养之路作出贡献。


上一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杨镇宇
下一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史继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