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杨镇宇

发布日期:2022-12-01     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

美术学院副院长  杨镇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展开论述了“两个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很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断,二十大报告又作了深入阐述。这是对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实际上我们的制度、道路与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直都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在理论上一直没有明确概括过。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个结合,意义非常重大。这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未来理论发展的正确引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觉悟、新的认识高度,也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这种结合是有深厚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为什么能在各种思潮的激荡竞争中被中国人民所选择?这不是偶然的,很重要的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第二个结合必将使我们党的理论与中华民族5000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获得无比充沛的思想文化资源,也必将使我们党的理论更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上,扎根于亿万人民的心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这一重大成果,正是我们党在新时代不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彰显出自身特有文化魅力和实践逻辑,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华文明的现代表达,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取向,奠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基础。我们通过今年获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在全校率先开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就是要总结符合时代需要的古典智慧,扎根于滋养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文化土壤,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就是要坚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注重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实践探索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保留自身独特性的同时不断丰富其现代内涵,进而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优化文化生活的培源工程。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必然包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需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积蓄的精神富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将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和原料,有助于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高质量的文化生活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基工程。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然有利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筑牢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固本工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因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赓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又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必将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巩固根本。





上一条:郑金洲:“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意蕴
下一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增强文化自信,以主题性重大题材创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任成达

关闭